-
票房撲街,歷史題材動畫的“洗白”何以成為原罪?
- 大小:9844k
- 語言:簡體中文
- 類別:探索
- 系統:耀世娛樂
編輯 / 輕舟
排版 / Eis
國慶期間,易中天編劇并監制的票房撲街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上映。
本片改編自《三國志》《后漢書》,歷史麻將胡了pg入口以曹操為主角,題材講述了官渡之戰前后曹操的動畫的何主要經歷。董卓亂政,原罪洛陽民不聊生,洗白曹操討董失敗,票房撲街退回封地屯田練兵等待時機。歷史數年后,題材董卓被呂布誅殺,動畫的何曹操力排眾議將漢獻帝劉協迎至許昌,原罪“挾天子以令諸侯”。洗白群雄各懷異心,票房撲街曹操的歷史舊友袁紹意圖另立新帝,設宴拉攏曹操。曹操不允,二人決裂,決戰官渡。曹操兵力弱于袁紹,危急之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前來投奔,獻“夜襲烏巢”計,曹操終于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這是三國故事首次以動畫形式被搬上大銀幕,主創稱“希望能夠比較全面地還原三國的歷史”。片中呈現了大量精美考究的美術細節,聯動了51家博物館,從服飾、食物、禮節到場景,無一不現考據之功。
不同于大眾熟知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梟雄氣概,在《三國的星空》中,曹操不僅沒有奸雄的陰險勁,甚至有些率真、淳樸、良善。
然而,面對這個號稱“打破臉譜化”的不同以往的曹操,觀眾似乎并不買賬?
雖然服化道嚴謹還原了東漢末年人們的衣食住行,復刻了歷史場景,但片中人物時而現代化、時而夸張化的演繹卻總讓觀眾身處跳戲邊緣。曹操“洗白”成了一朵白蓮花,忠誠、義氣、親民、善良、悲天憫人,被觀眾調侃“這是照著劉備塑造的吧?”更有人批判該片刻意忽略曹操的暴行,把他塑造成了漢室忠臣,歪曲歷史觀、帶壞小孩子。麻將胡了pg入口
不過,也有快樂史同人在一片混亂中找到了樂子,被曹操、袁紹、劉協的三角關系吸引,稱本片為“本初(袁紹字)大小姐想讓我告白”,甚至因此受到激勵,希望自己“到了70歲也還能給自推做飯”,把自推送上大銀幕。
有這種行動力做什么都會成功的
在“神話熱”之后,國產動畫電影似乎又將迎來“歷史熱”:2023年有大爆的《長安三萬里》,今年有《三國的星空》,后續還有多部歷史題材動畫電影待播,如《三國:爭洛陽》《三國之赤壁之戰》《朝花·夕拾》,還有泛歷史題材的水滸、七俠五義改編等。
《三國:爭洛陽》
作為歷史題材的探路者,《三國的星空》呈現了哪些歷史細節,其歷史書寫究竟如何?創作者能從中吸取什么經驗,觀眾又期待著怎樣的歷史改作品?面對歷史改編動畫,我們該秉持怎樣的態度,又如何去評價它們?
于是,我們找了7位歷史專業人,請他們從各自角度出發,談一談對《三國的星空》的看法。
(注:下文包含大量劇透)
will(中國近現代社會史)
評分:7/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有,但是不是經常看。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比較喜歡的三幕戲:天子劉協受鞭祈雨(注:劇情里中原大旱,需鞭撻罪人祈雨,劉協認為自己有罪,主動受鞭)、袁紹曹操飲酒吃魚、官渡之戰。
我是從袁紹和曹操的飯局那一幕開始對整部電影改觀的,前面的部分我都覺得太過零散,不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切片式樣的。但從那一頓飯局讓我有了歷史感,出現了很多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文物,如銅鑒缶、漆盤、染爐、銅制汲酒器等,還有餐桌上的禮節、餐品,都還原了漢代風俗,感受到主創有用心。后面官渡之戰我的確覺得畫面和節奏都好了很多,起碼比我預期要好。
另外,袁紹全片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一身紫衣服,不知道有沒有“惡紫奪朱”的隱喻?劉協最后穿的是朱紅色,代表他是皇室正統;袁紹穿的紫色屬于間色(雜色),雖然又貴又美,但不能壓過正紅,是不是象征了袁紹破滅的稱帝野心?
《論語·陽貨》第十七章:"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是為孔子對禮崩樂壞的批判。
洗白曹操肯定是最大的爭議點,所以我更多是把它當同人文來看,而且從彩蛋來看曹操后續應該有“黑化”,還蠻期待的。比起這個我覺得電影更適合叫曹操生命中不得不說的那些男人……感覺劉協和袁紹都比干巴巴、忠義版的曹操更有人物魅力……
貓貓頭子(中國史學史和史學理論)
評分:6/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平時主要以動畫和電影為食,動畫看的很雜,JOJO、大理寺日志、芙莉蓮、伍六七、時光代理人、柯南、不良人……總之啥都看。但是還是看搞笑治愈日常番比較多,比如蠟筆小新、羅小黑、夏目。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給了一個及格分,主要是一開始也沒抱著上歷史課的目的去看,就純粹娛樂一下。不揪著歷史史實不放的話,感覺像是易中天以三國為靈感寫的一個歷史小說,為自己CP寫一寫同人文(都能嗑都能嗑);又像是迪士尼電影三國版,起承轉合的經典敘事結構、人物善惡分明、道德觀輸出直白明了、喜劇配角到位(小狗麥子探頭)。
另外,也能看出國產電影的技術力,人物面部表情很生動,衣服、酒杯、漆器等各種物品的材質表現也很好,表現戰爭的幾個大場面也到位。對日常生活用具的考據也看出來下了功夫,看片頭請了不少相關領域專家做顧問,片尾也展示了影片中各種器物的原型文物。
騎兵沒有馬鐙這一點也很細節,目前已知最早的馬鐙實物證據是孫吳丁奉家族墓中的陶俑,年代比曹操稍晚。陶俑左側懸掛著三角形單鐙,騎兵的腳已斷,沒有踏在馬鐙里,證明單邊馬鐙只是輔助上馬用,而不是騎行過程中固定身體的。更晚些的長沙金盆嶺西晉墓也出土了單馬鐙騎兵俑,證明三國到西晉是單邊馬鐙演化的時代。到東晉十六國時,雙馬鐙才漸漸確定下來。
與之相適應,騎兵的兵器也從戟漸漸演變為以刀、槍、槊為主。就是那個橫槊賦詩的槊(即長槍)。
或許第二部就能看到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但缺點也確實不少。
一、宣傳該片兒是歷史題材,重視考據,但硬傷確實存在。這方面的吐槽已經十分非常詳細,因為不太研究這個方面,就不獻丑了。
二、單純把它當作一部動畫電影來看,觀影過程中讓人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臺詞過于臉譜化,使得人物對話很生硬,不日常(可能也有配音的鍋);另外,還大量化用詩詞原文,時不時夢回語文課堂,與原本的故事情節銜接、融入不夠,打亂了故事原本的節奏;
二是主題表現力不夠。電影的名字叫《三國的星空》,或許是想借“星空”意象,展現三國時期各路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星星般各自綻放光芒的壯闊歷史圖景,表達對那個時代的致敬與回望。電影中也為此加入了仙人與童子在星河泛舟聊星象、星座,劉協與曹操在星空暢談自己想當一顆平凡的星星、想當一顆劃過歷史星空的流星之類的劇情,但是相關內容與其他情節沒有太大關聯,尤其是仙人和童子的劇情比較累贅。
最重要的是,燦爛的“三國星空”也就集中展現了曹操、袁紹、劉協這三顆星星,其他三國主要人物因為劇情有限,沒法兒登場,就沒能很好呈現“星空”這一主題,反而使這個刻畫歷史群像的雄心成了劇情的累贅。
coisini(中國近代社會史)
評分:7.5/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平時看動畫不多,所以對這方面了解比較少。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服裝、道具、動畫效果都不錯,故事性也比較強,作為動畫片來說,可看度比較高。但感覺編劇比較偏愛曹操,對曹操的刻畫非常正面,很多歷史細節可能有待考據,而且語言比較超前,可能會產生誤導。(曹操和袁紹之間的關系有點曖昧了,劉協相關的細節也有點理想化了)
不過我的要求也不高,能看就行。(編輯:非常寬容的觀眾了?。┲案饎π劾蠋熃o《王者榮耀》擔任歷史顧問時寫過一段話:
對以歷史為題材的文學、戲劇、民間藝術,只要價值觀念正確,對其人物、情節、貶褒就不必當真。只要它們有文藝價值,對民眾有吸引力,就可以與真實的歷史并行不悖。因為二者有不同的功能,要了解歷史的人不會只看歷史小說、戲劇、民間故事,更不會拿其中的情節來證實歷史;要獲得娛樂的人不會去讀正史,但在看戲聽故事時同樣會注重仁義道德,區分忠奸賢愚,相信因果報恩。
1958年郭沫若提出要為曹操翻案,先師季龍(譚其驤)先生著文指出對曹操不是翻案,因為歷代史書、歷史學界從來沒有將曹操當成反面人物,就是激烈批評他的人也同時承認他的優點和貢獻。將曹操描繪為奸臣、壞蛋,列為反面人物的是北宋以來的戲曲小說、民間故事,而這些內容雖然不符合歷史事實,評價或結局卻符合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
實際上,不少歷史學家、文人學者、文武官員也喜歡看三國、曹操的戲,但這是出于欣賞娛樂的目的,不會影響他們對三國和曹操真實歷史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想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還是會去讀《三國志》,不會只看《三國演義》。如果有人根據《三國演義》的內容評價三國時期的歷史或歷史人物,只能說明他自己的無知,不會有人怪《三國演義》胡編亂造。
(出自葛劍雄《歷史的真實與真實歷史的傳播》)
近期葛劍雄關于歷史劇和“專業顧問”的看法
葛老師對歷史改編的態度是比較寬容的,我也一樣。這版曹操也算是一種編劇眼中的曹操吧,當然,不能拿它當正史看2333
阿羅(中國古代歷史地理)
評分:6/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有。算2.5次元?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1)一般會有一種“國產動畫支持一下”的心態,所以給5分+,還有1分向整個制作組的努力致敬…不能再給更多是因為作為普通觀眾看下來感覺努力的效果不太好……(努力努力白努力?)
(2)總體制作技術比較成熟,畫面也堪稱精良,但沒有什么記憶點。劇情看似在流水賬式推進,可其實敘事并沒有很明白?而且感覺想表現的東西有點零碎。
(3)人物塑造上,曹操作為主角似有強行偉光正之嫌,個性也比較單一,且脫離史實太多,嚴重臉譜化。其他角色好像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去烘托曹操的正面形象而存在,前期表現漢獻帝處境幾場感覺還不錯,但后面獻帝也淪為烘托曹操的工具,甚至君臣上演世紀大和解,實在有些迷惑。袁紹則完全變成反派角色。
童年劉協
另外,一邊表現餓殍遍地的時代,一邊給主角安排一只存在意義不明的寵物狗,還常常強行感動,略離譜……讓人有一種創作者覺得因為這是動畫片,所以故意把事情簡單化的感覺,其實不太尊重觀眾?也讓作品變得無聊。
看了下采訪,編劇寫劇本時預設了觀眾是小朋友,難怪會把一些情節處理得比較兒戲……其實俺覺得首先電影要做到足夠尊重觀眾,不管觀眾是成人還是兒童。
編劇易中天接受采訪
枕星流(中國近代經濟史)
評分:8-9/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其實看得不多……熱門動畫電影會看一看,但是對這方面關注不是很多。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首先說明,本人是連扭三都吃的混邪史同女?。。∷栽谟^看本片的時候,我更多是以一個樂子人瞞公的角度去看,而非一個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有夾雜私貨!】
首先畫面和美術效果非常棒!戰斗場面和影片后期的星空讓我覺得很驚艷,服化道以及場景禮儀是參考相關資料和文獻做出來的,考據黨看到這里應該比較舒適。這里特別提一嘴本初的紫色直裾袍,那個絲綢的布料效果真的很絕。
袁紹服設
再說劇情人物,如果只把劇中人物當做原創角色來看的話,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角色及心態變化塑造得還是很飽滿的,特別是劇中劉協和曹操的心態和感情波動塑造得比較流暢。但是這部電影畢竟是“三國”的星空,在人物塑造和劇情發展上確實和人們所熟知的歷史有較大出入,說魔改也不為過,所以如果對歷史比較較真的人去看肯定會被撞的(但我是混邪史同女)。
最后沒有把分拉滿是因為我覺得有些劇情之間時間跨度有點大,導致整體看下來有點破碎。其實從古至今,三國故事就是文人作家創作發揮的“熱點內容”,我覺得《三國的星空》其實也是這樣的一種二創,在娛樂性方面,這種創新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的最后,易中天老師不愧是“頂級瞞公”,我服了,曹操終其一生最后沒有稱皇帝,是因為他忘不了劉協那一雙憂郁的眼睛。(這段刪掉)
BK(晚清政治史、制度史)
評分:6/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成年以后補完了《頭文字D》,重刷了《三國演義》(中日合拍),但不算有看動畫的習慣。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給及格分是因為確實喜歡三國題材,給個鼓勵分??傮w評價,改編的太過了,建議改名曹操傳奇(或者易先生的星空)。
設定一下討論背景,我將《三國的星空》定義為對三國歷史的改編。評論以《三國志》、《后漢書》為基礎,同為歷史改編作品的《三國演義》作為對照。
先說優點:畫面不錯,主要人物外形的設計不錯(曹操、袁紹、劉協),官渡之戰的場面挺宏大,星空這個意境的設計不錯;
再說缺點:人物人設改編離譜,從三個主要人物來看,曹操極度美化,袁紹丑化,劉協改得莫名其妙。和《三國演義》相比走向另一個極端,隱去曹操一切惡行。
相比曹操,袁紹在電影里才是真正的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成了袁紹方的理念,幼年那一段描寫,曹操反而顯得本分老實,袁紹偽造御璽的橋段更是離譜。劉協的改編莫名其妙,居然成為了曹操的親密伙伴,名副其實的大漢天子。
讓我們紅塵作伴……
編劇對衣帶詔事件做出了令人難蚌的大膽改編,董承成了壞人,原本無關的袁紹成了接受詔書的人。而事實上根據《后漢書》記載,曹操誅殺董承三族,并且不顧劉協的求情,殺害了懷有身孕的董貴人。次要人物方面乏善可陳,形象設計平庸,例如曹操和袁紹的那一眾謀士和武將。制作組有偷懶之嫌,忽略了很多出彩的角色,例如郭嘉、劉曄、沮授、田豐、顏良文丑、淳于瓊等等。
在一些具體情節上,原本汴水之戰曹操立名,從而招徠眾多謀士猛將,被改編成了迎獻帝吸引人才投奔,不合邏輯(真正忠于漢室的曹操謀士恐怕只有荀彧)。劉協為求雨而鞭撻自己,似乎想要樹立劉協的光輝形象,但實際看來,雷劈龍頭的結果似乎更多是預示著大漢氣數將盡。
官渡之戰開篇給人不錯的觀感,袁紹萬箭齊發,然而突然出現的天狗食日破壞了整個戰役的氛圍感。其實曹操敗了就敗了,官渡初期的曹操就是很狼狽的,何必再編出一個天狗食日?只是為了配合那只名叫麥子的小狗?
官渡之戰本來是一個逆襲的好故事,被編劇改編得面目全非。原本曹操缺糧而借糧官頭顱的橋段也是非常精彩的,但是編劇認為不符合偉光正曹公形象的情節一律不能出現,難蚌。
總的來說,星空的意境設計其實本來不錯,三國的一個個歷史人物化作星辰,很美麗,很恢宏。但是編劇似乎并未如此設計,至少在第一部沒有什么體現。故事方面,老實本分的正義曹操戰勝陰險狡詐的邪惡袁紹,中間夾著個莫名其妙的劉協,整個故事顯得老套而缺乏深度。
相比《三國演義》曹操的奸雄形象,《三國的星空》這個偉光正的曹操缺少人格魅力,相關的改編故事也遠不如《三國演義》來得精彩。真倒不如就按照《三國演義》那么拍,出個《三國演義》的動畫電影,絕對支持。
下一部要拍赤壁大戰了,曹操偉光正的形象會如何轉向,很有趣。按照編劇的思路,大膽預測一下會以周瑜為主角,再為周瑜翻個案,下下部是司馬懿(bushi
燒烤不放辣(中國近現代新聞史)
評分:7/10
Q:平常有看動畫的習慣嗎?
A:是老二次元了捏~三國題材動畫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蒼天航路》《火鳳燎原》和《鋼鐵三國志》(非常雷人,強烈推薦)
Q:展開聊聊觀影評價吧~
A:只要不把它當歷史片,單純視作以三國故事為素材的二次創作動畫來看,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開篇設計我很喜歡,以“常平香爐”引入曹操和袁紹少年時的故事,埋下二人日后決裂的伏筆。這段原型應是取自《世說新語·假譎》,少年曹操和少年袁紹潛入別人家劫持新娘,逃跑時迷路,袁紹掉進荊棘叢中不能動,曹操急中生智大喊“小偷在這!”嚇得袁紹用力掙脫出來,兩個人才逃掉。
常平香爐的原型之一:花鳥紋鎏金銀熏球。文字記載最早見于西漢司馬相如的《美人賦》,出土文物可追溯至唐代
不過后面的人物塑造就有點一言難盡。曹操過于偉光正、過于善良,仿佛一切殘忍的事都是別人逼著他做,而他沒有辜負任何人似的。說是拒絕臉譜化、展現多面曹操,但基本只聚焦在他忠于漢室的正的一面,對曹操的惡行和野心或閉口不提,或借旁人之口一筆帶過。觀眾能直接看到的只有曹操純白無瑕的光輝形象,非常單薄,倒不如袁紹和劉協更有記憶點。
曹操形象的演變,本就是一個歷史層累的過程。回顧研究三國的兩部基本史料,范曄所著《后漢書》不奉正統,而將曹操、袁紹等人統列“群英”;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自蜀漢歸順西晉,西晉的正統又繼承自曹魏,因而《三國志》便以曹魏為正統。也就是說,在早期官修史書中,歷史敘述的視角本就在曹魏一方。
南宋時期,市井流行“說三分”,即專門講三國故事。這時,民眾的情感已明顯偏向尊劉抑曹。一方面,理學大家朱熹在《通鑒綱目》中始尊蜀漢為正統,對士大夫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南宋偏安一方的政治現實,讓時人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占理不占地”的蜀漢政權。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記載:
“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blockquote>
聚眾聽故事,漢代也有
脫胎于《三國志》和民間話本的名著《三國演義》遵從了以蜀漢為正統的大勢,但在較早版本中,還能見到對蜀漢的負面形象描寫。
羅貫中原本《三國演義》已失傳,明末李贄整理的版本是現存較為完整的早期版本,而清初文學家毛宗崗整理的《三國演義》則是當今最流行的版本。毛本勘正了李贄本的一些史實錯誤,同時也強化了劉備的正面形象和曹操的負面形象,完全尊蜀漢為正,加強了天命觀和道德觀,奠定了多數人對于三國的第一印象。
經典白臉曹操,戲曲的臉譜化設計也固化了曹操的形象
《三國的星空》是對曹操形象的一次顛覆式創新。它既沒有延續經典的“白臉曹操”,也沒有回歸到更傳統的《三國志》版梟雄曹操,而是打造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五好青年。但就市場反響來看,這個新曹操顯然沒有說服觀眾。它犯了和《水餃皇后》類似的問題:一味強調主角的正義、善良,以及由此引發的“奇跡”,忽略了主角作為行動主體的努力以及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展現的能力,從而使其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個人以為,就算想體現“天命在我”,也該給出有說服力的塑造,說明為什么天命會選擇曹操,而不能歸因于一句萬金油式的“諸君北面,我自西向”??课ㄐ牡倪壿嬋ネ苿雨P鍵轉折,一兩次可能還好,多了便會無趣。
其實用動畫對歷史進行加工演繹的做法很常見,以前也引起過一些爭議。前年大爆的《長安三萬里》也被人詬病不符合歷史,《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等國創番劇也對歷史人物進行了改編,比如魔改荀子年齡、魔改李存勖之死等。我認為,動畫畢竟不是歷史研究,可以不一比一還原史實,關鍵要做到自圓其說。(只要能自圓其說,讓秦始皇開高達都沒問題)
文物復原什么的就不夸了。的確很有質感,看得出來下了很多功夫,看個電影還能絲滑地學習一些古代社會生活史知識2333然而,我認為這些都是“表層”的功夫,真正決定動畫電影能走到什么高度的,還在于其劇情和關懷,亦即電影的核心思想。
我有嘉賓,鼓瑟(最右)吹笙(最左)
這是國內上映的第一部三國題材動畫電影,也是少見的歷史改編動畫,雖然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它對于豐富國產動畫電影類型有積極意義。后面還有不少三國題材的動畫等待上映,我很期待,它們對于“歷史改編動畫”的命題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浪浪山小妖怪電影藝術畫集》,故事再度啟程
小編推薦:
當然我們華軍軟件園除了麻將胡了爆分16w視頻這樣一款非常方便的系統工具軟件,還有TFun游戲、投票刷票專家、批量小管家等相關軟件提供下載,有需要的小伙伴請點擊下載使用。
版本: 安卓版 pmcaq1399 | 更新時間: 2025-10-18 11:30:31